普洱茶行业协会官网,普洱茶行业
普洱茶行业的兴衰更替分析
1、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开始就显赫,其作为云南茶叶的边缘角色,直到民国时期才开始大规模生产,以熟茶技术的发展为转折点。2003年前,普洱茶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直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调整,如云南普洱茶标准的建立,以及国际会议的举办,才使其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
2、普洱茶行业这种上升的势头一直持续到2007年初。在这期间,由于很多民营茶企的加入,普洱茶原料的供应出现了暂时的短缺(茶叶年年发)。这种短缺的前提,是在市场消费端有人大量收购茶品囤积,提高出货价格。在这种疯狂炒作普洱茶的过程中,很多人陷入了疯狂,生产茶企疯狂收原料,流通茶企疯狂收普洱茶。
3、在中国,流传着“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古训,暗示着世间万物的兴衰更替。2019年的普洱茶行业似乎也陷入了这样的轮回。回顾这一年,普洱茶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风波。首先,年初的干旱给茶产区西双版纳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原本期待春雨滋润的茶农们面对干裂的茶园,只能无奈地接受减产的可能。
为何普洱茶在收藏界会陷入“吸金”困境
1、普洱茶收藏乱象是普洱茶行业发展初始阶段的一种自然现象。2006—2008年这几年,各地方收藏普洱茶的行情比较混乱,很多是以个人订制为主,导致这部分茶的量很大,很多人收藏普洱茶,还把自己的名字做成茶叶的内飞,做成自己的小品牌。
2、第一种情况成立的前提是你选择的茶一定要有较好的上涨空间;第二种情况,对于像蔡先生这样大量囤积普洱茶的藏家,圈子不大,其利润空间有限,长期不出手,茶也有变质的风险;第三种情况,如果你自已储存方式不当,导致商品质量下降,销售商不愿回收或低价回收,甚至会遭遇销售商毁约,不回购的情况出现。
3、对于普洱生茶的收藏风险,其流动性差,且转变为优质老茶的成功率不高,业界将过多归咎于仓储问题,而忽视了工艺的重要性。工艺对普洱生茶的后期陈化影响巨大,不适当的工艺可能导致其价值降低。因此,普洱生茶的收藏并不是明智之举,真正的出路可能在于研发新的、具有仓储熟成优势的产品,如年份小团茶。
4、为了实现普洱茶的金融化和标准化,行业需要公正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产品评测和透明的信息公示,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回归品饮本质,吸引更多的人热爱和收藏,从而实现真正的繁荣。
5、然而,这股热潮并未持久,2014年下半年,普洱茶市场开始陷入低迷。总结这十年的普洱茶历史,其产量犹如过山车般起伏,投资者和收藏者需谨慎对待,理解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才能在其中找到合理的投资策略。普洱茶的狂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教会我们,茶的世界里,理性与洞察力同样重要。
6、只有神秘的彩云之南,才造就了传统的普洱茶,离开了云南的天、地、人,普洱茶就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不复存在。要摸索“什么是传统普洱茶”,为什么普洱茶会越陈越香,可以从(1)茶区、茶箐,(2)粗制工序(传统的晒青毛茶工艺),(3)再制工序,(4)运输,(5)存储消费等环节来考察。
普洱茶行业蕞大的问题是什么?市场很混乱?技术很粗糙?
普洱茶行业的蕞大挑战并非市场混乱或技术粗糙,而是优质茶叶在未充分转化出其应有的风味时就被匆匆品饮。想象一下,如果未经陈化就品尝高价的班章,就如同食用未熟透的西红柿,虽然花费高昂,却无法领略到应有的价值。好茶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被消耗,这不仅是浪费,更反映出市场上的急功近利。
普洱茶行业的问题并非仅限于市场混乱和技术粗糙,蕞核心的问题在于优质茶叶在未充分转化出其潜力风味时就被匆匆消费。想象一下,刚采摘的西红柿就直接食用,尽管价格高昂,但实际享受不到应有的价值。市场上,许多珍贵的好茶就这样被浪费了,这是对茶文化的误解和急功近利的表现。
No,这些都是问题,但不是蕞大的问题。蕞大的问题是,大部分好茶在没有转化出应有风味的时候,就被喝掉了。别管什么老班章32万还是64万,如果直接喝新茶,都没那么好喝。好比西红柿还翠绿翠绿的时候你就给吃了,你转化了64万的排泄物,但是,没有得到64万的享受。
普洱茶收藏乱象是普洱茶行业发展初始阶段的一种自然现象。2006—2008年这几年,各地方收藏普洱茶的行情比较混乱,很多是以个人订制为主,导致这部分茶的量很大,很多人收藏普洱茶,还把自己的名字做成茶叶的内飞,做成自己的小品牌。
品牌上的眼花缭乱,部分媒体在舆论上的乱人耳目,销售者在产品上的以假乱真,投机者可谓是手忙脚乱,价值与价格错位产生的价格混乱……市场上的各种“乱”,也让普洱茶行业保持了发展上的不断升温。
普洱茶行业的十大盈利模式
巨头模式: 以大益茶为例,作为行业寡头,大益凭借其品牌优势、庞大的经销商网络和多领域创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品牌-专营店模式: 澜沧古茶等品牌通过建立加盟专营店,实行严格的排他性销售策略,依赖品牌知名度和经销商的经营能力。
提供全面的周边服务体系,以满足小B端的多元化需求。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通道费、服务费和广告费等。要真正实现普洱茶新零售的B2小B模式,需要深度挖掘小B端的价值,提供定制化服务和全方位的支持,以实现共赢局面。
削减成本型盈利模式虽然能暂时延缓危机,但长远看并非长久之计。商家们需要转向更健康、完整的产业链,如专业的普洱茶网店,包括大平台的聚合型网店和独立商城。这些网店不仅涉及产品设计、采购、仓储运输等环节,形成闭合的销售链,而且在移动电商的推动下,销售触角更广。
削减成本型盈利模式虽然能短期节省成本,但忽视了未来的长远发展,这并非长久之计。真正的成功在于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销售的闭合环,如专业网店、移动电商等,这些都需要稳定的产品供应和良好的品牌管理。产品立体化宣传则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在普洱茶行业近五六年的时间里,新起品牌越来越多,尤其是“自有品牌”更是以独特的形式迅速在这个行业立足下来,有的发展还比较不错,甚至比较拔尖的直接可以跟许多传统品牌叫板。
行业真相探秘:这些普洱茶,全都是“假货”?
1、消费者是市场繁荣的基石。如果品牌欺骗消费者,他们会选择其他品牌;如果品类被质疑,消费者会转向其他品类。在淘宝等电商平台的搜索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关键信息。以“古树普洱茶”和“台地普洱茶”为例,古树茶的搜索结果远超台地茶,这可能暗示了市场中古树茶的过度宣传和台地茶的相对稀缺。
2、当下,普洱茶形势看似一片大好。这主要两方面表现:一是朋友中尝试喝普洱茶的朋友有所增多;二是今年上半年对古树茶的炒作让更多的人感觉普洱茶届,高端大气上档次,容易赚钱。
3、近年来,普洱茶市场的老茶、古树茶等假货尤为严重,制假售假的厂商无视道德和法规。有人将此归咎于行业“浮躁”,但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浮躁或许只是表象。《礼记·经解》的警言提醒我们,细微的偏差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4、只要是商品,不出现假的机率很小。尤其是普洱茶这种门槛很低、相当混乱、有利可图的行业。假货在制造的环节我们叫造假,在销售的环节我们叫售假(也可以说成是诈骗)。
普洱茶界的“荣东达现象”
1、荣东达也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转型,它能否借此突破,赢得品牌发展的春天,成为“荣东达现象”的重要见证。
2、我们把这种现象,暂时归结为“荣东达现象”。他们一直都把目标紧盯在真正的消费者身上,在坚持做“老百姓觉得好喝、喝得起”的产品。这种“荣东达现象”在云南普洱茶的生产源头,还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