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文化的主要思想内涵,浅析禅茶文化的起源
禅茶文化历史
1、唐代南禅宗系统禅僧也注重饮茶。唐末五代时期,河北赵州禅师以“吃茶去”的机锋接引弟子。据《景德传灯录》卷十记载,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僧“曾到。”赵州曰:“吃茶去。”又问僧,僧“不曾到。”赵州曰:“吃茶去”。这就是禅宗历史上著名的“赵州吃茶去”公案。
2、中国禅寺的茶文化不仅限于寺院内部,唐宋以后,品茶之风逐渐从僧侣扩散到文人、士大夫、皇宫贵族等社会上层,zui终普及到广大民众,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日本禅寺的“茶亭”和“茶寮”则是中国禅茶文化在日本的生动体现,延续并发展了这一传统。
3、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zui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4、从唐代开始,禅院中的僧人更加的注重饮茶,随之历史的不断变迁,禅茶的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禅茶的规范也越来越加完善。禅茶的思想也随着文化一起传播到了海外。使得禅茶思想发扬光大。
禅茶的起源是哪里?
1、西汉时期,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植了七株茶树,成为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驱,被尊为茶祖。 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吴理真在蒙顶山修行,结合佛法与茶道,创立了“佛茶一家”的概念,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
2、西汉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
3、禅茶及其文化,发源于寺院。我国僧道,早在魏晋甚至更早,就已经把茶,作为有助于修行修炼的常用饮料了。魏晋南北朝时,僧道已有尚茶之风。《晋书艺术传》记载,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昭德寺修行,“时饮茶苏一二升而已”。到了唐代,寺院更是盛行饮茶助修。
4、禅茶,指的是僧人自己在寺庙里面栽培的茶,这种茶主要是用于供佛、待客、结缘赠送等。禅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现象,zui早起源于西汉年间。
禅茶的历史溯源及禅茶精神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茶禅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生接触并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zui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
禅茶,作为一种“概念”茶品,在茶界一度盛行。它或产于某名寺古刹,或由僧人亲手采制,并因佛法僧“三宝”的加持而多了些许文化底蕴与殊胜内涵。其实,禅茶并非“新品”。自古以来,名山、佳茗、僧人之间总是缠绕着深密的关联,故古语有云:“天下名山,必产灵草”“天下名山僧占多”。
天心禅茶始见于经传。第一个种茶的人是僧人,第一本茶书写于寺庙,zui好的茶也都产自寺庙,如龙井茶出于龙井寺、大红袍源自天心寺、云雾茶产于庐山东林寺……这些都是“茶佛一家”zui真实的写照。
佛教茶文化:禅茶一脉
《晋书·艺术传》记载,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昭德寺坐禅修行,不畏寒暑,昼夜不眠,“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复饮茶苏二升而已”,古代有将茶与姜、桂、桔、枣等果料香料一同煮饮的习惯,茶苏即此类。佛教初传中国,国人多视佛教为神仙方术一类。
如《封氏闻见记·饮茶》所述,泰山灵岩寺的降魔师推广饮茶,使得茶成为了禅修生活的一部分,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唐宋时期,禅僧们对饮茶的推崇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间的饮茶习惯,有的禅僧甚至一天饮茶数十碗。
佛教禅宗寺院中,如皎然、文了、南屏谦师等僧人以其精湛的煮茶技艺闻名,寺院的名茶如蒙山茶、武夷岩茶等,多源于僧人之手,甚至有的寺院还举办斗茶活动,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茶的修行功效也被古人提及,如壶居士的《食论》中提到,长期饮茶可使人“羽化”,而与韭菜同食则可能使人沉重。这反映了茶在禅修中的神秘力量和生活哲学。僧人饮茶的传统根深蒂固,茶文化的禅宗内核使得它自然成为佛教文化的一部分。
苦中带甘,苦后回甘。茶味,亦为人生的滋味。禅,禅者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