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来历的三种说法(普洱茶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

普洱茶来历的三种说法(普洱茶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

茶叶知识茶小二2024-06-24 18:45:0772A+A-

普洱茶名称来历流传的三种说法

1、普洱之名来源于普洱市区一种说法认为,普洱茶名来自于云南普洱市区,因为这个地方曾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地和交易中心,所以茶被命名为普洱茶。普洱之名来源于普洱县另一种说法认为,普洱茶名来源于普洱县,这个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也是普洱茶的主要产地之一。因此,有人把茶叫做普洱茶,以示区别。

2、普洱为哈尼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普洱即水湾大寨。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来源于布朗族,因布朗族先人是濮人。又因步日与普洱有渊源关系。

3、普洱茶为什么叫七子饼?民间流传三种说法。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

4、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两千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

5、古茶树是民间对树龄较长的乔木大树茶的一种特殊称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始,云南普洱茶界习惯将乔木大叶种茶树细分为古茶树、乔木大(茶)树(含野放茶)、台地茶三种。这种分类不是植物学分类的结果,而是民间依据长期经验的一个总结,属于民间经验。

6、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叶茶基础上培育出的一个新茶种。普洱茶亦称滇青茶,原运销集散地在普洱县,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攸乐、萍登、倚帮等11个县的茶叶,在普洱县加工成而得名。茶树分为乔木或乔木形态的高大茶树,芽叶极其肥壮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叶品质优异。

普洱“七子饼”茶的三种神奇由来

交易时约定俗成。七子饼茶原先是打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茶饼用来上税。马帮为便于统计取名。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

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谕。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普洱七子饼茶”亦因其品质上乘,有寓意(象征团圆和崇尚孝道的美德)以及便于携带和收藏在普洱茶中独树一帜,久盛不衰,更是当今茶人品饮普洱茶之首选。

七子饼茶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过去在普洱困卢山,有一卢姓人家,家境贫寒,种茶为生,家有七子一女。七个儿子长大成人后,继承父亲制茶的事业,分别靠在山中采野茶为生,长期下来分别在所在地方结婚、安家、生子,并各据一方。

“七饼一提”暗藏的玄机 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据说过去云南还有用七子饼茶来作为儿女结婚的彩礼和逢年过节送礼的习惯,以表示“七子”同贺。1, 负重说:古时运输茶饼主要靠马匹。

介绍一下中国的茶文化?

1、茶的功效:茶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增强免疫功能、调节血脂、血糖、血压及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辐射、抑制有害微生物、抗龋齿等功效。 茶的精神文化:中国茶文化不仅包含了茶的种类、制作工艺和品鉴知识,还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如和谐、平衡、自然等。

2、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蜀山的侠君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3、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zui大众化、zui受欢迎、zui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4、可以看出,连名医华佗也已经注意到茶的意思,人们不再拘泥于茶的药理作用,有一部分人平时也喜欢饮茶。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确立 魏晋以后,随着文人饮茶日益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不断问世,茶不再仅是一种饮料,它开始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载体,起着一定的精神和社会作用。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茶韵飘香整理呈现,转载分享时请注明本文地址!如侵犯您的权益或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茶韵知识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348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