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茶文化的传说(杭州茶文化的传说和传说)

杭州茶文化的传说(杭州茶文化的传说和传说)

茶道文化茶小二2024-04-05 14:10:0652A+A-

龙井极淡,但回味无穷

乾隆的江南春

  赤椒生活家罗军今天将带我们去杭州找寻龙井的踪迹,不能错过的,就是龙井的十八棵御茶树,没错,就是传说中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小住的茶园附近 。

  御茶的代言人杨洋说:“大多数人来这里都会首先想到乾隆爷爷。”没办法,乾隆爷爷下江南的次数太多,难免会有一些与人、与物的奇遇,“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不就是其中之一嘛。

  不过,乾隆爷爷与龙井茶的趣闻绝不少于他的那些风月之事。

  比如斟茶倒酒时的“叩指礼”,你一定没想到这也与乾隆爷有关吧。

  在下江南期间,乾隆在酒铺给大臣倒酒,但迫于不能暴露身份,大臣不敢行礼谢恩,只好食指和中指呈跪膝状敲击桌子,以呈敬意。后来,这便成为我们常用的喝茶礼节。

  再如,乾隆第一次品尝龙井茶,说了一句“此茶极淡”,便失望地拂袖而去,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乾隆回头又说了一句:“但回味无穷。”从此,乾隆每次下江南都要品龙井茶。

乾隆制出扁形龙井?

  传说,乾隆爷在某次下江南时正值采茶季,忽闻太后(也就是甄嬛)生病,召他紧急回京。情急之下,我们这位“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爷便把刚采摘的鲜叶揣入怀中快马加鞭地赶回京城。

  据说是乾隆怀中的茶叶被压扁,才使得龙井茶以扁形茶的面目问世。

  事实上,龙井的扁形状是炒制的需要。龙井属于炒青绿茶,而为了保持龙井茶中鲜活的绿色,在炒制时必须利用高温来杀死茶叶里的氧化活性酶。

  因此,只有狠狠地压方能将茶叶内部的氧化活性酶杀净。

高手如何炒龙井?点击底部链接立刻观看

  西湖龙井的闻名遐迩自然离不了乾隆爷的“功劳”,但你知道,在西湖龙井开山种茶的第一人是谁吗?他便是北宋时期的辩才法师。

  提到辩才法师,你不一定知道。但他的“好朋友们”你一定认识,那便是大才子苏东坡、婉约派诗人秦观、书法家米芾……

  辩才法师原是杭州天竺寺的高僧,后来隐居龙井,但由于太多文人雅士前来拜会,于是便开通山道,变山林于茶园遍布之地,以上好香茗待客。

  不过,辩才法师那个时期的龙井是蒸青绿茶,更注重一个“鲜”字。

  罗军说,当年采的茶都是芽头,茶氨酸成分高,会促使人的脑电波从β状态进入到α状态,其实,就是很浅的休眠阶段。

α波:清醒,安静,闭眼及正常血糖范围情况下出现;

β波:在睁眼和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即正常人白天工作时会出现的脑电波);

  罗军分析,这有利于僧侣静心打坐,所以,茶道东渡日本也是以僧侣为主要传播力量。(课外补充:虽然茶道东渡日本始于唐代,但宋朝才是中国茶道外传的重要阶段,尤以浙江最盛。)

龙井的“鲜”和“香”

  那龙井茶又是如何从“鲜”过渡到“香”的呢?

杭州茶文化的传说(杭州茶文化的传说和传说) 第1张

  这又不得不提另一位帝王——朱元璋。唐宋时期的茶叶大部分是以团饼的形状面世,工艺之讲究,资源投入之巨大,不是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可以想象的。

  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于是“废团茶,改散茶”,让茶成为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饮品。

杭州茶文化的传说(杭州茶文化的传说和传说) 第2张

  由于老百姓的饮食习惯没有僧侣那般寡淡,所以自然需要一些舌头的底味——“香”来增强力量,促进消化。

  于是,龙井茶人便开始在“鲜的基础上寻找香的内里”,明朝中期开始出现“炒青”的工艺。

  利用热力作用形成吡嗪、糠醛类焦甜香气。从而诞生了龙井茶“入口即鲜、入喉即香”的神韵。

  试想,如果在乍暖还寒的四月天,去西湖边的狮峰山看看乾隆最爱的龙井茶树,住在隐匿于茶山的灵枫小院,造访辩才法师隐居的龙井寺,尝一口新鲜的龙井茶,这应该是给自己新的一年最好的犒赏。

  而这将是一次跨越宋、明、清三大朝代的穿越之旅。

喝茶你注重“鲜”还是“香”?

欢迎在底部留言互动

更多精彩视频等你翻牌

《你无法拒绝的茶园隐居生活》

《西湖龙井的正确冲泡指南》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茶韵飘香整理呈现,转载分享时请注明本文地址!如侵犯您的权益或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茶韵知识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348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