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与茶文化图片(酒文化和茶文化的意义)

酒文化与茶文化图片(酒文化和茶文化的意义)

茶道文化茶小二2024-03-28 18:20:0757A+A-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据魏晋周处《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五原意是每月初五日,由于“五”与“午”同音,因此,“端五”又称“端午”,后来又特别称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爱国诗人屈原因愤世忧国投汩罗江身死,江上的渔夫敬佩屈原的节义,纷纷拿出粽子投入江中以喂鱼蟹,避免江中鱼蟹吞吃屈原的身躯,还有人抱来雄黄酒倒进江里,要醉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身体。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认为,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是因纪念屈原而产生的。正式定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是宋朝的事情,为缅怀屈原的大义,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且让人们在节日佩带香袋,表示屈原的节操馨香溢世,流芳千古。

  

  粽子古名叫角黍。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角黍,俗作粽……近世多用糯米矣。”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糯米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在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经常出现于市场的食品了,在京城长安也有专门制作粽子的作坊。当时的粽子馅已有多种花色品种,味美而质高。到了宋代还出现了“艾香粽子”,是以艾味浸米裹成。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说的就是“艾香粽子”。到了明代弘治年间,就开始用芦叶裹粽子,粽馅更加众多,有蜜糖、豆沙、猪肉、松子、枣、核桃仁等。到了清朝,又出现了火腿粽子,选料更加广泛,制作更加精美,味道更加鲜美了。

  端午节食粽子风行,历代诗人也有很多描写,如唐代诗人郑谷所云:“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就连唐明皇吃了一种“九子粽”后,也诗兴大发,发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慨叹。

  

  在端午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尚有喝杯雄黄酒的习俗,有的还在房屋内外洒雄黄水,而且还把插艾和菖蒲作为端午节的活动内容。端午节已近盛夏,人体的阳气外越,表气不固,有多汗、烦渴的倾向。中医学认为“春夏养阳”是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夏天尤应避免和减少阳气外泄。糯米就有以上功能。如唐·孙思邈说糯米可“益气止泄”。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谓糯米有“主消渴”的功效。《大明本草》称糯米可“补中益气”。李时珍《本草纲目》则说糯米可“暖脾胃……收自汗”。可见,端午节前后以食粽子的方式多吃些粽米以解烦渴、固表止汗,不仅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对身体有益,而且富含中医学的理论思想。端午节食粽子,透露出民间的饮食习俗和中医学的内在联系。

  五月五日前后,万物生长更加活跃,蚊蝇也大量滋生,空气中湿度增加,食品和物品容易发霉变质。此时人们洒雄黄酒、插艾、悬菖蒲也是中医卫生学和预防学的体现。我国人民对雄黄的除毒和杀菌作用早有认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认为雄黄“味苦性平,寒,有毒……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有燥湿、杀虫之功。艾又称家艾、蕲艾,是山野中自生的菊科草本,性温、味苦辛,具有浓郁的芳香味道,有除湿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芳香草本植物,其叶似剑,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菖蒲具有芳香辟秽、通窍醒神、健胃、杀虫灭菌的功效。端午节前后,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房内,尤其是贮藏食品的地方,以及卫生间洒上雄黄酒,把艾叶挂在门窗上,把菖蒲悬在门上,不仅仅是“辟邪”,还能杀死或驱赶蚊、蝇等害虫,有灭菌消毒、净化空气以预防疾病的作用。俗语说的“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是有其科学道理的,是中医预防医学在民间习俗中的反映。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酒文化与茶文化图片(酒文化和茶文化的意义) 第1张

说一段故事给你听——《药缘文化》

……以下是广告时间……

  

酒文化与茶文化图片(酒文化和茶文化的意义) 第2张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

  中医学素有“医食同源”之说,饮食文化与中医学息息相关,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饮食文化和中医学的关系,介绍了饮食文化与中医学的源流、儒释道饮食观与中医学、《黄帝内经》与饮食文化,民俗、二十四节气、饮食文化与中医学,以及食品文化、酒文化、茶文化与中医学,并重点介绍了中医食疗学,遴选出了经典实用的中医食疗食谱。本书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既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为研究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支持;又具有实用价值,提供了简单易行的益寿延年、防病治病之食疗方法;更具有文化价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意义重大。

  本书适合社会各阶层人士阅读选用,特别可供从事饮食文化与中医学研究的人士阅读参考。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公众号原创发表,本文选自《饮食文化与中医学》,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觉得不错请点赞!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茶韵飘香整理呈现,转载分享时请注明本文地址!如侵犯您的权益或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茶韵知识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348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