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馆的经营模式与发展现状(国内茶馆现状)

中国茶馆的经营模式与发展现状(国内茶馆现状)

茶叶知识茶小二2024-01-02 12:30:26114A+A-

  早在晋代时,我国已经出现了将茶水作为商品进行销售的商业行为。《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不过,此时做售卖茶水生意的还仅限于流动摊贩,他们的经营项目也仅有为人们提供解渴的饮料一项。因此,这种经营模式被称作“茶摊”而非“茶馆”。

中国茶馆的经营模式与发展现状(国内茶馆现状) 第1张

  “茶摊”转变为正式“茶馆”的时间,应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及第的封演在其所著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店铺”的出现,标志着茶馆雏形的诞生。而据《旧唐书·王涯传》中“太和九年五月,涯等仓惶步出,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的记载,说明在唐文宗太和九年(835)之前,正式的茶馆就已经出现了。中唐时期,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也比较繁荣,为茶馆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而陆羽《茶经》的问世,又使饮茶成为了全社会的风俗。在这两个有利条件的推动下,茶馆在江南产茶区迅速普及,并传人了北方的城市中。此时的茶馆已经在售卖饮料之余,兼具了提供休息场所和供应食物的功能。

中国茶馆的经营模式与发展现状(国内茶馆现状) 第2张

  茶馆在宋代时进人了兴盛期。在孟元老所著的,描述北宋都城汴京(即今开封)风貌的《东京梦华录》中,有关于当时茶肆形象的记载:“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晚即散,谓之鬼市子……”归曹门街,北山于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晴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商贸云集、百业俱兴、高度繁荣的汴京城中,亦可见到许多的茶馆。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将临安(即今杭州)作为新的都城。在统治阶级骄奢淫逸之风的影响下,茶馆在本就是产茶地的临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临安城茶坊遍布,各个"刻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大茶坊更是"张挂名人书画······多有都人子弟占此会聚,习学乐器或唱叫之类,谓之挂牌儿”。(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此时的茶馆已经成为了兼售茶水、食品,为人们提供了休息闲聊、洽谈生意、举行行业聚会等活动的场所,同时还举行各种演艺活动,可谓是多种功能于一身。

  明清两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广大的市民阶层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基础上,对娱乐生活的需求大幅提高,于是,茶馆以其集餐饮、社交、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身的优势,逐渐成为了各类大众活动场所中的佼佼者,这使得茶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但功能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近现代的中国战乱频仍,人民贫困,茶馆也因此急速衰落。而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近二三十年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因而逐渐恢复了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茶馆也由此走上了复兴之路,逐渐成为了人们进行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记得小时候每到周末,往往自己不愿意吃母亲做的炒饭,父亲往往就会带着我去老街的茶馆吃早点。那个茶馆就是一个敞亮的大厅放上三四十张桌子,往往一个方桌四条长板凳。原本不熟的人,一来而去,整个来茶馆吃早点的人早已成熟人了。我喜欢这种热闹的气氛和熟悉的味道,茶馆充斥着浓浓的人情味。坐在一个桌上,大家往往能聊的热火朝天,身在其中我会觉得很温暖。现在那个茶馆因为旧城改造,早已找不到了。我想这个就是属于我们平民的“评茶论道”。

  希望现代茶馆不仅有高级会所,还可以在商业街的某处,就像类似于“星巴克”咖啡馆那样具有现代气息的平民消费服务。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我们的“国饮”,去了解我们中华名族的茶文化,传统的文化需要有更多的人继承并发扬。我希望有这种类型的茶馆的诞生,让都市人们从快节奏的生活中,难得有一个忙里偷闲的栖息之所。上一杯热茶有助安神,唯有安神才得以静心,静心方能独立思考。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茶韵飘香整理呈现,转载分享时请注明本文地址!如侵犯您的权益或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茶韵知识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34870号-2